仇到報時反迷惘
王翎/91年8月21日
 

  所有金迷一致嘆息、哀惋、不捨、最想改寫的一幕,就是《天龍八部》蕭峰打死阿朱那一幕。大雨滂沱之下,青石古橋之上,剛猛掌力一出手,塞上牛羊空許約。但對蕭峰而言,殺父、殺母、弒師深仇,豈可不報?

  也有人因為受到報仇對象的精神感召而放棄報仇。楊龍二人來到襄陽,欲取靖蓉首級,但郭靖表現「為國為民,俠之大者」的氣度與胸襟於先,蒙古帳前捨命擊退法王諸人還不忘救楊過在後,楊過大受感動,大悟大徹,放下大仇,捨命把郭靖救回襄陽。

  有人因為愛上報仇對象而不願報仇。張無忌在孤島上對著殷離屍身發誓報仇:「若不手誅妖女,無顏立於天地之間。」後來廟中遇到趙敏,從丐幫手中將她救出,躲在鼓內。趙敏「嬌喘細細」、「陣陣幽香」、「根根柔絲,擦到臉上」,張無忌九陽神功不用,乾坤大挪移挪不開趙敏。若能埋首妖女胸間,無顏立於天地之間又怎樣?

  有人到了緊要關頭還在考慮要不要報仇。胡斐與苗人鳳崖邊惡鬥終時,胡斐只要再一招就能將苗人鳳劈下崖去,但他想起曾答應苗若蘭,絕不傷她父親;可是若不劈,他反擊一招就能殺了自己。苗人鳳曾殺胡斐父母,害他一生孤苦;但胡斐若報仇,怎麼面對仇人愛女?就算完成報仇,一生所愛,不得廝守,終身遺憾,生不如死。

  有人因為恨得太深而不知如何報仇。九難一生恨李自成入骨,以為他早已死在湖北九宮山頭,難以手刃大仇,誰知竟在雲南一間小小庵堂見到,可說是意外之喜;但見李自成慷慨豪邁,坦然就死,九難反而一時下不了手。

  有仇必報似是真理,但報仇過程是否會傷及無辜?甚至傷到自己?如果就算自傷也要報仇,會不會這個仇報完後又有別人找你報仇?很多仇沒有報,為什麼?如果說恨得不深所以報不成,這又是說不通的,因為立志報仇的當下,情感力度是最深最強最濃的。結論似乎又變成:除非你確定報完仇後,所有狀況會比沒報仇好,否則最好不要報仇。但這又是不可能的,因為放棄報仇會在心理上留下永遠的疑問:我這份寬恕真正值得嗎?如果不值得豈不是又多一份悔恨?

  這,就是人性的矛盾與無奈;這,就是現實的無常與多變;這,就是人生的複雜與難解。誰有本事把它們表現得最深刻、最精采、最動人,誰就是最了不起的小說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