寓意生死符
張旭淵/91年5月15日
 

  《天龍八部》裡,那個八荒六合、惟我獨尊的天山童姥,能以「生死符」控制一群野蠻的江湖人士。看到那些像神農幫一類的凶狠人物,竟要對靈鷲宮的少女使者唯唯諾諾,不禁令人莞爾。

  中了生死符,每過一段時間就要發作,全身麻癢難當,生不如死。發作後就要吃靈鷲宮的解藥。解藥只能控制一時,生死符不解,中符之人一生都要仰賴解藥、受天山童姥擺佈,十分可憐。

  生死,為佛門中之要義。學佛不為升天堂,或來生大富大貴,最重要的是解脫生死。什麼是生死?微觀的來說,一個念頭生,一個念頭滅,就是一個生死。菜根譚有云:「雁渡寒潭,雁去潭不留影。」佛菩薩的境界,和我們一樣生在紅塵中,卻對紅塵中的名利富貴、喜怒哀樂,毫不執著。舉例來說,菩薩可以作大官,但是不會為了榮華富貴去貪污,結黨攻訐;而是以不執著的心,用大官的身分利益眾生。所謂:「公門之中好修行。」

  我們一般眾生,對紅塵外境,會有取捨,生喜怒哀樂:有了東西,怕失去;沒有東西,渴望著要得到。如此的心態,造成了生死的業力。譬如讓我們滿足了一個願望,我們就會渴望新的願望。以此類推,慾望永遠沒有填滿的一天。

  這種執著慾望的心態,就像中了生死符一般。過一段時間,就為了得到一樣東西,心中麻癢難當,直到得到那樣東西,就暫時止癢,安靜一段時間。但過一段時間,又有新的慾望,又為了追求而心癢,不得安寧。

  這樣的追求,就是生死的來源。如果不解脫生死,就永遠追逐慾望,而解脫後的隨緣而安,要靠自己。可不是像《天龍八部》裡,有個虛竹小和尚,能用高強武功替你解開生死符。畢竟,造成生死的慾望追求,是自己的心念所造成,解鈴還須繫鈴人。任何一個神仙或高人上師,可都不如自己了解自己的心是怎麼一回事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