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跑貴人
苗蕙敏/91年02月06日
 

  我一直羨慕金庸筆下的主角,總是能在因緣際會下,結識改變他們一生的貴人。去年,我很幸運地也遇到一位幫助自己開發潛能的貴人,更妙的是,這個緣是因金庸而結。

  讀金庸的武俠小說已十幾年,每一部小說都熟讀過好幾遍,然而,金庸茶館開館以來,靠文字吃飯的我一直甘於作個金迷,從未也不敢興起提筆投稿的念頭。直到我遇見了那位網友。

  初遇在某個網站的聊天室裡,我以一句「辣塊媽媽」為自己的批評畫上句點,換來他以「鳥生魚湯」大讚美英明,當下我便認定自己遇上了高人。此後,我們開始以e-mail聊著金庸的武俠世界以及各自的人生觀。

  在魚雁往返的過程中,由於我通常扮演發表者,他負責評論與回應,迫使自己必須再對金庸下大功夫研究,其認真的程度不輸我當年的碩士論文。相識的八十天裡,我一共寫了六十七封信,儘管不是每一封都主論金庸,但是,金式觀點常在字裡行間。

  我承認自己的勤於通信,目的絕對不是想要成為金學專家。或許是察覺了我的另有所圖,他竟像老頑童周伯通一樣,溜得無影無蹤,就此失聯。放心,我可不是瑛姑。在淡淡的傷感之餘,我終於鼓起勇氣,向金庸茶館投出了第一篇文章,很慶幸獲得了採用。

  翻看著這一年多來陸續登載於茶館的文章,我突然體悟到,認識他的當時,自己像被裝進了說不得的大布袋,十多年來熟讀的金庸小說於八十天內在心中劇烈翻騰、不斷地激盪。在他離開後,我彷彿破袋而出的張無忌全身真氣流竄,竟然能夠順暢地寫出自己的心得。

  所謂「失之東隅,收之桑榆。」極有可能,老天本來就是要給你桑榆而非東隅,之所以慶幸,純粹是自己一開始時只見東隅,不見桑榆。無論如何,我都由衷感謝這位生命中的落跑貴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