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近南的復國夢
王怡仁/90年9月19日
 

  金庸筆下的俠士,雖然以俠骨柔情者居多,但也不乏以一身武功、滿腔理想,企圖闖出一番天地者。《鹿鼎記》中的第一大俠──陳近南,就是復國主義的熱情之士。

  陳近南並非金庸筆下唯一企圖復國者,《天龍八部》中的慕容復就一直努力興復大燕,但較之於慕容復那一套「以彼之道,還施彼身」屢屢製造武林糾紛,陳近南似乎切實多了。

  陳近南本名陳永華,原是鄭成功手下謀士,後來成為鄭軍軍師。陳近南比之慕容復,強在陳近南有軍隊實戰經驗:鄭成功由臺南鹿耳門攻臺,陳近南曾率兵衝鋒;之後鄭成功反攻大陸,陳近南也曾在鎮江大破清軍。大約是這些實戰經驗,使陳近南認為「反清復明」是可期的。

  陳近南的功業更在平臺之後:鄭成功治臺,陳近南屯田辦學、興利除弊,百姓尊之為「臺灣諸葛亮」。在中國大陸,陳近南則組織江浙閩三省未及退臺的鄭成功舊部成立「天地會」,進行反清復明的地下活動,以總舵主之尊,號令群雄。

  金庸以一種先聲奪人的氣勢塑造陳近南:「平生不識陳近南,就稱英雄也枉然。」但陳近南的復國夢卻顯然是失敗的,因為在他身上,我們只見到愚忠。「我這條命不是自己的了,早已賣給了國姓爺。人生於世,受恩圖報。當年國姓爺以國士待我,我須當以國士相報。」(頁1406)由是可知,陳近南的反清復明理念更像一種「家臣」為主賣命的愚忠。

  這就是為什麼陳近南的復國夢注定要失敗了。因為在愚忠下,陳近南並未注意到時局已經改變了,「揚州十日」、「嘉定三屠」的年代已經過去,此時的中國在康熙治理下,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,百姓已安居樂業,再提反清復明,就由正義之師淪為製造社會不安的造反亂黨。陳近南的復國夢,說來並不是敗在鄭克塽這「扶不起的阿斗」身上,而是敗在時局的變遷。

  陳近南不是郭靖,郭靖抗元,為的是保全民族;而陳近南反清,不過是為鄭家賣命的愚忠而已。金庸也許要使陳近南成為「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」的諸葛亮型人物,那就讓陳近南的大義有別於一片虛偽之風,垂範於《鹿鼎記》書中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