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布比沙龍,救得數千芍藥命
 

一:題木蘭院

  三十年前此院遊,木蘭花發院新修。
  如今再到經行處,樹老無花僧白頭。
  上堂已了各西東,慚愧闍黎飯後鐘。
  三十年來塵撲面,如今始得碧紗籠。

王播〈題木蘭院〉二首

二:禪智寺採花受辱

  《鹿鼎記》第三十九回〈先生樂事行如櫛,小子浮蹤寄若萍〉寫韋小寶衣錦還鄉,要一報當年「禪智寺採花受辱」之役,說要拔光寺前芍藥,全憑慕天顏講了「王播碧紗籠」的故事,大拍韋欽差的馬屁,才得以保住數千株芍藥。韋大人目不識丁,還誤以為是甚麼「黃布比沙龍」。

  金庸將王播的〈題木蘭院〉的第二首一分為二,說成上兩句先寫,下兩句三十年後續寫。

  王播(七五九∼八三○,唐肅宗乾元二年至唐文宗太和四年)先世是太原人,其父在揚州做個小官,落地生根,可以算是韋大人的鄉里。播父早死家貧,曾在木蘭院「吃白食」而發生「飯後鐘」的故事。其實這兩首詩是王播重遊木蘭院時一口氣寫的,碧紗所籠的是其他題名。

  王播與慕天顏有相似之處。此時書中慕天顏當布政使管錢糧,王播長期擔任鹽鐵轉運使,同是管經濟的官員。慕天顏要為小玄子打吳三桂做後勤補給,王播時代藩鎮與唐室中央不時大打出手,需要搜刮民脂民膏應付軍需。

三:欽差與節度使

  王播於唐穆宗長慶二年(八二二)擔任淮南節度使,於德宗貞元(共二十一年,七八五∼八○五)時中進士,飯後鐘的故事,當發生在貞元初年(約七九二)。

  韋小寶沒有如慕天顏所祝願,能夠繼他「祖先」韋臬封王,慕天顏也沒當上相當於宰相的大學士,只做到總督,結果得罪小玄子給免了官。王播後來官做得很大,太和元年拜左僕射,在唐代是尚書省的長官,等同於宰相。因為唐太宗李世民未當皇帝前做過尚書令,此後無人敢坐這個位。王播死後還給朝廷贈了「太尉」的虛銜。

  王播能作詩,是個能吏,與韋公爺不似。但他品行不佳,史書道:「隨勢沉浮,不存士行,姦邪進取,君子恥之。」這倒很像韋公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