符來袖裡圍方解,椎脫囊中事竟成
 

一:解邯鄲之圍

  美人一笑元無罪,不殺難邀好士名。
  趙勝何曾識毛遂,信陵差解重侯嬴。
  符來袖裡圍方解,錐脫囊中事竟成。
  碌碌因人嗤若輩,也如跛客強隨行。

查慎行〈邯鄲懷古三首〉之二

二:金錐銳、木椎鈍

  《鹿鼎記》第三回寫韋小寶隨茅十八上北京,竟然誤打誤衝地被海大富帶入皇宮,殺了小太監小桂子,當了他的替身,從此青雲直上。

  回目的上句用「信陵君盜符救趙」的典,說韋小寶在千鈞一髮之際當機立斷,加重藥量,使海大富雙目失明,又乘機殺了小桂子,為茅十八和自己解了圍。下句用「毛遂自薦」的典,借以說冒牌小桂子「脫穎而出」。

海大富安排小桂子與打掃上書房的溫有道、溫有方兄弟賭錢,希望大贏特贏之後借錢給他們,待有了兩兄弟的把柄,日後就可藉機盜取《四十二章經》。真的小桂子逢賭必輸,假的小桂子卻一賭就贏。

  韋小寶殺死小桂子之事,金庸只輕描淡寫地幾句帶過,將「殺人事件」寫得輕鬆,沒幾個讀者對此心動。小說家的妙筆當真厲害,有足以令讀者潛移默化的威力。

  這兩句詩選得甚好,只不過金庸將老祖宗詩句中的「金錐」改為回目中的「木椎」,輕銳變為重鈍,有點那個!

三:兩公子的典

  此詩作於康熙三十四年(一六九五)乙亥,查慎行時年四十六,路經邯鄲而作,其時《鹿鼎記》散場久矣!韋公爺當在雲南隱居,嫡長子韋虎頭應為適婚年齡,說不定韋公爺已經可以弄孫為樂。

  原詩頭兩句用孫武的典,即成語「三令五申」的故事。孫武是春秋時齊國人,著有《孫子》十三篇,即世稱的《孫子兵法》。吳王闔閭要他示範練兵,卻派宮中美女一百八十人扮兵士學「步操」,以兩名寵姬為隊長,分明是鬧著玩,眾美人亦恃寵生嬌,視練兵如兒戲,操得一塌胡塗,還大笑起來。孫武將兩名美女隊長當真的軍官看待,以軍法侍候,闔閭見玩出禍來,急忙求情,但孫武搬出「將在軍,君命有所不受」的大道理,殺了兩位美人之後,其餘宮女便認真操練。這裡的「士」不單指文士,因為古代文武不分途,所以蕭何說韓信「國士無雙」。

  第三、第六兩句用趙國平原君趙勝門下食客毛遂自薦的典。平原君奉命出使向楚國求援,要帶二十名門客同行,選來選去只得十九人,最後藉藉無名的毛遂便自動請纓,還立下大功,這便是「脫穎而出」的故事。兩人的對話講及錐、囊和穎,穎即尖錐的芒,所以說「錐脫囊中事竟成」。金庸改作椎,那是鐵椎的椎,在四、五句才有戲份。

  第四、第五兩句用魏國信陵君魏無忌盜符救趙、解邯鄲之圍的典。〈俠客行〉詩有兩位關鍵人物,即侯嬴與朱亥,讀者可參考本專欄〔李白〈俠客行〉的俠與客〕文章。朱亥一椎打死晉鄙,即李詩中的「救趙揮金鎚,邯鄲先震驚」。

  平原君與信陵君同為戰國四公子的一員。公子的原意不是公子哥兒、紈子弟,而是公侯之子。

  最後兩句為查慎行描述自己當時的情況,他的同學許霜巖出任陳留縣知縣,邀他同往遊歷。清代的陳留縣屬開封府,即戰國時魏國的首都大梁。「信陵君解邯鄲之圍」是戰國末年大事,查慎行因遊梁而順便遊邯鄲,「懷古」自然要懷這件事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