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橋明月夜的笑話
 

一:小杜艷詩

  青山隱隱水迢迢,秋盡江南草木凋。二十四橋明月夜,玉人何處教吹簫。

杜牧〈寄揚州韓綽判官〉

  落魄江南載酒行,楚腰腸斷掌中輕。十年一覺揚州夢,贏得青樓薄倖名。

杜牧〈遣懷〉

二:胡說八道的菜色

  拙作《解釋射鵰英雄傳》於一九九七年脫稿,兩年後才出版,是上世紀的產物。當中提到黃蓉以「二十四橋明月夜」的典所烹調的蒸豆腐是「開玩笑」,其實講得坦白一點,該說是「胡說八道」!金庸設計這份菜色實在是暴殄天物,在火腿上挖廿四個圓孔,放入豆腐球後蒸熟,這菜根本不能吃!

  豈知這「狗屁不通」的菜色竟然變成事實,有食家大名的蔡瀾先生設計了一席「射鵰英雄宴」,當中赫然有這道菜。以燒鵝聞名於世的「香港鏞記酒家」居然奉陪,主事人甘先生還依著書中描述去造這份菜。如果沒有記錯,他們以電鑽在堅硬的金華火腿上鑽洞,以造雪糕球的匙代替桃花島「蘭花拂穴手」來挖豆腐:

  這味蒸豆腐也有個唐詩的名目,叫作「二十四橋明月夜」,要不是黃蓉有家傳「蘭花拂穴手」的功夫,十指靈巧輕柔,運勁若有若無,那嫩豆腐觸手即爛,如何能將之削成廿四個小圓球?這功夫的精細艱難,實不亞於米粒刻字、雕核為舟。但如切方塊,易是易了,世上又怎有方塊形的明月?

《射鵰英雄傳》第十二回〈亢龍有悔〉

  有趣的是,金庸認為切豆腐困難,到了名廚手上,反倒是切火腿難、挖豆腐易,只不知最後火腿是否真的棄去不食。金庸所言「火腿的鮮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」,新三版《射鵰英雄傳》並未刪改這個不合理的情節,實是破壞了大廚師小黃蓉的名譽。至於整個「射鵰英雄宴」,可說是徹底失敗。

  不過金庸也很聰明,《射鵰英雄傳》中最重要的一道菜色「鴛鴦五珍膾」,連黃蓉也不會煮,究竟那是甚麼東西,留給讀者自行想像。好在沒有寫明,否則蔡瀾先生煞有介事地設計一番,只會再鬧笑話。

三:兩首揚州詩

  「二十四橋明月夜」在《鹿鼎記》亦有出現(第三十九回〈先生樂事行如櫛,小子浮蹤寄若萍〉),還有另一首杜牧的七絕,金庸說是「兩首揚州詩」,前一首為揚州判官而作,後一首講揚州夢。這一回說韋小寶重遊禪智寺,意圖毀芍藥花不成之後的節目。吳之榮請了歌妓唱歌,第一位便唱了這兩首詩,結果教欽差大人「有些不耐煩起來」。

  韋欽差聽曲有三大要求,一要歌妓年輕貌美、二要吟唱風流小調、三要唱得浪蕩風騷。吳之榮拍錯馬屁,找來「實力派」歌妓,難免得罪欽差大臣。

  第一首是詩人秋夜漫遊於二十四橋之間,抬頭見明月,遠眺青山則隱隱約約,簫聲入耳,卻不知玉人何處。第二首的「楚腰」,用《韓非子.二柄》的典:「楚靈王好細腰,而國中多餓人。」可惜不知以當時的審美標準而言,楚靈王究竟喜歡多細的腰。近古法國宮廷亦流行纖腰,以十四英吋為度,一般人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圍個小圈,就可以環繞這種細腰。現在還有人效法,看上去真害怕她的腰會折斷,非常恐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