邂逅十二分溫柔
 

一:江南好!

  波渺渺,柳依依。孤村芳草遠,斜日杏花飛。
  江南春盡離腸遠,蘋滿汀洲人未歸。

寇準《江南春》

  菡萏香連十頃陂,小姑貪戲采蓮遲。晚來弄水船頭濕,更脫紅裙裹鴨兒。

皇甫松/張耒《采蓮子》

  二社良辰,千家庭院,翩翩又睹雙飛燕。鳳凰巢穩許?鄰,瀟湘煙瞑來何晚?

陳堯佐《踏莎行》

二:素手剝紅菱

  段譽匹夫無罪、懷璧其罪,因為記得祖傳的《六脈神劍譜》,被鳩摩智用計擒住,自大理虜到蘇州。說要到慕容博的墳前將活生生的劍譜燒了致祭,其實一則想脅迫段譽默寫劍譜,二則想到慕容家的還施水閣看書。

  段譽生性豁達,胸襟寬廣:

  「……將心一橫,也不去多想,縱目觀看風景。這時正是三月天氣,杏花夾徑,綠柳垂湖,暖洋洋的春風雖在身上,當真是醺醺欲醉。段譽不由得心懷大暢,脫口吟道:『波渺渺,柳依依,孤村芳草遠,斜日杏花飛。』」

《天龍八部》第十一回〈從此醉〉

  金庸很善於利用前人詩詞,將段譽縱目所見,設計成寇準詞中所述的一樣。試想段譽要是有這樣的才學,一見「杏花夾徑,綠柳垂湖」便可以脫口吟得出寇準這詞的頭四句,那麼其人腹笥之廣,就叫人不得不欽服了。後二句卻不合用,因段譽並無離愁,不盼人歸,所以金庸只好割愛。

  接下來便是綠波之上,得聆綠衫少女的歌聲,心魂俱醉。這詩的作者鬧了雙胞。一說是唐朝皇甫松所作,一說是北宋張耒(1504-1114)所作。皇甫松生卒年不詳,其父皇甫湜與韓愈同時,曾有詩作答和。張耒則是「蘇門四學士」之一。

  菡萏、蓮、荷等花對於我們不識花之人,是分不清的。原詩是「船頭濕」,那小姑便用裙裹鴨,阿碧唱的卻是「船頭灘」。鴨的羽毛防水,所以俗語「水過鴨背」是說人學的、聽的,一觸即忘,不留痕跡。阿碧「滿臉都是溫柔,滿臉都是秀氣」,「纖手皓膚如玉」,「八分容貌」,「十二分溫柔」,「不遜於十分人才的美女」。

  《采蓮子》是清唱,再下來用崔百泉的金算盤、過彥之的軟鞭作,便唱陳堯佐的《踏莎行》。金庸又再因詞設景,先派兩隻燕子過場,再要段譽心想慕容家在燕子塢。金庸點這詞給阿碧來唱,就是為了最後兩句:「為誰歸去為誰來,主人恩重珠簾捲。」

  段譽是個知音的雅人,聽了仙樂,還再加美人素手剝菱,親手放在公子爺的掌中。紅菱如曲,若得十二溫柔相伴,則「聽歌吃菱」,一輩子不出湖也不錯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