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帆檣來域外,九霄風雨過城頭
 

一:神仙詩

  跨鯉人遙片碣留,居僧指點說丹丘。
  平生不信神仙術,垂老宜為寂寞遊。
  千里帆檣來域外,九霄風雨過城頭。
  劇憐野色亭西路,好景多歸萬歲樓。

查慎行〈九仙山平遠臺〉

二:駐兵釣魚台?

  《鹿鼎記》第四十六回〈千里帆檣來域外,九霄風雨過城頭〉,寫釣魚伯韋小寶重獲皇上重用,離開通吃島。

  先是韋伯爵夢中給砲聲驚醒,原來老部下施琅平定台灣,領了剛立大功的水師,坐台灣鄭家漆有日月標記的戰船(千里帆檣)來通吃島揚威耀武。「域外」指通吃島。釣魚侯(舉薦提拔有功而升官)韋小寶以言語逼迫,得以與間接害死師父的「施漢奸」赴台。臨走前,因莊家離島而改名為釣魚島:

  至於這釣魚島是否就是後世的釣魚臺島,可惜史籍無從稽考。若能在島上找得韋小寶的遺跡,當知在康熙初年,該島即曾由國人長期居住,且曾派兵五百駐紮。

  回目聯句的下句,則講述鄭成功驅逐佔領台灣的荷蘭人,由林興珠、洪朝做「說書先生」:

  洪朝道:「是,那天大風大雨,我軍各處土壘的大砲一齊猛轟,打壞了城牆一角,城東城西的碉堡也給打破了。……

  總結這一回,完全沒有武打場面,所以《鹿鼎記》部分章節真的似歷史小說多於武俠小說。講鄭成功、施琅兩次攻台,一詳一簡,可見作者的功力。

  這回的結尾實在教壞人:

  韋小寶帶了妻子兒女,命役伕抬了在臺灣的「請命財」,兩袖金風,上船北行。……
  ……韋小寶上船之際,兩名耆老脫下他的靴子,高高捧起,說是留為去思。這「脫靴」之禮,本是地方官為官清正,百姓愛戴,才有此儀節。韋小寶這「贓官」居然也享此殊榮,非但前無古人,恐怕也是後無來者了。……

三:寂寞否?

  原詩作於康熙五十四年乙未(一七一五),查詩人時年六十有六。這首詩原來講神仙,回目聯句不是寫境,乃是寫意。

  這時歸隱的和碩額駙韋公爺也年近花甲,他老人家有七個老婆之多,不知能否如此長命?「垂老宜為寂寞遊」,不知用在韋公爺身上是否合適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