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逐肯消亡國限,歲時猶動楚人哀
 

一:三閭祠

  平遠江山極目迴,古祠漠漠背城開。
  莫嫌舉世無知己,未有庸人不忌才。
  放逐肯消亡國恨,歲時猶動楚人哀。
  湘蘭沅芷年年綠,想見吟魂自去來。

查慎行〈三閭祠〉

二:「肯」即是「不肯」

  《鹿鼎記》第十四回寫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初會沐王府首腦。沐劍聲和柳大洪為了韋小寶救出吳立身等三人而前來道謝,接著祈彪清引出唐王、桂王之爭,陳近南與沐劍聲三擊掌為誓。再帶出名不見經傳,但武藝了得的李西華來攪局,迫得陳近南使出「凝血神抓」。

  太后派「肥豬」柳燕押著韋小寶回房拿《四十二章經》,結果韋小寶和方怡合力殺了柳燕。柳燕武功雖高,萬料不到房中床上藏得有人,爬進床底對付小鬼,冷不防給方怡一劍透床刺中,釘死在地下。真不得不佩服金庸的心思,瑞棟、柳燕這樣的高手,先後死得糊裡糊塗,全憑金庸善用現場環境。再來是韋小寶見到太后的慈寧宮竟藏有男人,又無意中與陶宮娥合力殺了這個男扮女裝的假宮女。

  但是以上種種情節,都未在回目聯句中提及。「放逐肯消亡國恨,歲時猶動楚人哀」兩句,形容柳大洪念及桂王(永曆天子)殉國,「心頭酸楚,話聲竟然嘶啞」,又「老淚涔涔而下」。

  雲南沐家抗清失敗,成為亂黨,也算是給放逐江湖。這個「肯」字大有文章,在這裡解作「哪能」,不是平時最常用的「願意」之意。所以上句是:「雖然流落江湖,但哪能忘卻亡國之恨?」這樣才有下句:「歲時猶動楚人哀。」只不過沐家不在湖南,不是楚人,他們落籍雲南,乃是滇人。

三: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

  原詩作於康熙十九年庚申(一六八○),查慎行時年三十有一,韋爵爺正在通吃島享福。「三閭祠」當然是供奉三閭大夫的地方,歷史上最有名的三閭大夫,是戰國時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。陳近南也在這回中引用了「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」的古語來安慰柳大洪。

  首兩句寫境;三四句寫屈原遭忌受讒,沒有知音;五六句寫楚人懷念屈原;末兩句寫後人因境思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