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庸迷藏書,錯字漏字也是寶
文/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 2007年5月21日

由右到左是《天龍八部》的三個先後版本,最早版本印刷較為粗糙,封面就是內頁的一張插圖。王怡仁/提供

  為爭睹並聆聽大師金庸的演講,許多書迷擠破頭。為了增加練功的「道行」,也有金迷收集民國五、六十年間,台灣自行印刷的金庸小說原始版。當時是以白報紙印刷,常有錯字、漏字。金迷還自行比較新舊版本的異同,與其他金迷分享。

  在遠流架設的【金庸茶館】網站擔任版主之一的王怡仁,家裡有一整個書櫃擺滿三個版本的金庸小說。王怡仁說,金庸最早從一九五五年在報上連載《書劍恩仇錄》,到一九七二年刊載完《鹿鼎記》,這是最原始的版本。

  王怡仁說,為了找到早期在台灣流通的版本,家住高雄的他,從十年前開始,託朋友在北部的小說出租店裡「尋寶」,搶在小說被淘汰、賣到廢紙堆、做成紙漿前買下。除了《俠客行》、《連城訣》等台灣當時沒有出版的作品,其他的幾乎都買齊了。

  由於早年金庸作品是禁書,所以作者名都不寫金庸,改寫司馬嵐、鏞公等名字,書皮封面也不像現在印刷精美,常常是一張插圖了事。因為是出版社自行印刷,紙張都是粗糙的白報紙,也常有錯字、漏字。
當初為了讓讀者先睹為快,都拆成小本印刷,一部《射鵰英雄傳》就拆成三十集,《天龍八部》有三十五集。此外,早期的版本因為是連載,還會有「請待下回分解」等字句,人物性格也與大家熟知的不太相同。

  例如《射鵰英雄傳》的郭靖,在早期版本裡,被設定為聰明伶俐,學武功也頗靈光,後來才改成憨厚性格。《倚天屠龍記》的張無忌,在早期版本中,從小心機很深,後來才改為仁慈性格。

  王怡仁還收集了一般五、六年級生看的舊版,以及去年全部完稿的新修版。雖然有些讀者無法接受刪改,不過比較前後版本,王怡仁認為金庸將情節改得更為合理。

  這些多年前購得的舊版作品,一套約一、兩千元,現在網路拍賣卻已要價一萬多元,《倚天屠龍記》甚至曾喊到三萬元都有人下標。但王怡仁說,書的價值不是那麼重要,朋友向他借去翻閱,他也不會吝惜,他希望整理金庸版本的異同,與其他金迷共同品味。

(轉載自2007年5月21日聯合晚報焦點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