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庸當學生,從楊過變郭靖
文/聯合報記者陳宛茜 2007年2月6日

大俠金庸(左)在老師麥大維面前,是緊張等待口試結果的學生。記者胡聖堤/攝影

  一如筆下的楊過、令狐沖,金庸年少時大膽妄為、仗義執言,中學、大學時兩度被「逐出師門」。沒想到,八旬金庸重披劍橋學袍,卻成為老師麥大維口中「可靠、謙虛、很少遲到早退」的好學生。

  在老師眼裡,金大俠彷彿從楊過搖身變成了郭靖。

  這兩人的師徒關係有些另類。小了高徒十五歲的麥大維,經常踩著腳踏車,到金庸的劍橋家中授課。一起接受採訪時,金庸好幾次插嘴打斷老師的話頭;麥大維不以為忤,總是微笑傾聽徒弟談笑風生。

  金庸眼中,老師麥大維頗有幾分「笑傲江湖」中莫大先生的味道,拘謹中有些莫測高深。不過,「莫大喝了酒還會放縱一下」,而酒量奇佳的麥大維就算三杯黃湯下肚,依然正襟危坐,保持英國紳士的禮貌。

  如果對日抗戰晚幾年爆發,現在的金庸或許是個歷史學家。出身浙江海寧世家的他,原本可像表哥徐志摩一樣,十幾歲就到海外名校喝洋墨水。不料戰爭爆發,金庸失去家庭的經濟援助,只能上公費的重慶中央政治學校。

  金庸念高中時便曾因寫文章諷刺訓導主任遭開除;到了中央政校,又因看不慣國民黨職業學生,和訓育長爭辯,遭退學。轉到上海東吳法學院念國際法,卻因戰事未拿到文憑。

  和金庸相比,麥大維的求學之路可謂順遂。他和孿生哥哥在香港服役的廿三個月期間,對東方產生濃厚興趣。回英後一起進劍橋,用擲錢幣的方式,決定誰修中國史、誰修日本史。最後一個在牛津教日本史、一個在劍橋教中國史。

  塞翁失馬、焉知非福。金庸遭中央政校退學後,到重慶的中央圖書館短暫工作。他像王語嫣一樣遍覽史書古籍、博聞強記,奠下日後寫武俠小說的基礎。

  從以乾隆身世之謎為背景的「書劍恩仇錄」開始,金庸在武俠小說融入大量歷史背景,甚至在「碧血劍」中加入「袁崇煥評傳」的歷史論文,讓歷史人物與虛構小說參差對照。就連身為唐史權威的麥大維,也忍不住讚嘆徒弟開啟了他「對歷史的想像」。

  曾說最大心願是「做個歷史學者」的金庸,如今心願得償。收起年少的狂傲,規規矩矩地繳報告、做學問。拒絕媒體到劍橋採訪,也不在圖書館、課堂上為粉絲簽名,因為此刻他是「學生查良鏞」。

  別期待金庸會做個規矩的歷史學者。他的碩士論文「初唐的王位繼承制度」便以考古發現推敲出「玄武門之變」可能是史官替唐太宗掩飾弒兄罪名所杜撰。金庸說,正史有許多為尊者諱的假史料,他想一一揪出來,「很多歷史學者要罵我了!」

(轉載自2007年2月6日聯合報相對論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