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三點

文/沈君山 2003年8月

  7月下旬,SARS既去,百業復甦,香港五十萬人上街頭,我也去了趟北京,每次走此旅程,都有異樣的感覺,北京明明是在台北之北,但一開始,必定要向南走,而且要走好一陣子。難怪愛因斯坦說空間有了物質就是彎曲的。中國人早就發現,而點之間,最短的距離未必是直線,君不見,北京要影響台北,台北要牽制北京,最近的途徑都是經過華盛頓。

  但這一次感覺卻不一樣。因為這一次,我是負有特殊「使命」的特使。不要緊張,此使命無關賣台、愛台,是因為金庸小說要改版,黃藥師偷偷愛上了梅超風。此舉非同小可,華人世界,統、獨、賢、愚、智、不肖,皆議論紛紛,出版單位乃力邀我赴港一行,代表廣大金迷,探探他的底。

  看來我是義不容辭。1963年,《書劍恩仇錄》剛剛出爐,一小本一小本的盜版,充斥華人世界,我當然也是讀者。當時年少氣盛,途經香港,就曾拜過山,指出陳家洛與人下棋隔空擲子入盤,武藝自是非凡,但棋力必不入流,蓋這樣下棋,不能打劫,不能提子,如何終局?

  大俠無詞以對,就此論交,白駒過隙,說來也是四十年前事了。

  因此,自京過港返台時,就中途在港停了一天。金老設宴相待,寒暄既畢,言歸正傳,先說之以情理,小說人物誠然是作者創造的,但出世之後,在讀者心目中,形成固定形象,就成為一種公共文化財,不再專屬作者,修訂務必不失原意。再動之以利害,金庸讀者群眾力量雄厚,若不恤民意,可能就會像董建華治港一樣……,一提到董建華,金老臉色大變,悚然動容,馬上達成共識,共三點︰

  一、 人物性格不變,舊版中楊過是怎樣就怎樣,不會在新版中改了性格,成為另一個楊過。即所謂一個楊過(或一個郭靖,一個喬峰,一個......)的原則。至於如何解讀,則權屬讀者。

  二、 此「一個XX」的原則既定,以下一切好說,情節儘量少改。對一般讀者而言,武俠小說最主要是生動,合理尚在其次,至於符合歷史,無大悖出入即可。但金庸對歷史有研究也有執著,此一方面不肯放鬆,其他則只求自協(self consistent)即可。

  三、 新版舊版同時發行,由讀者自行選擇,最後再定去留。

  金三點既定,使事已畢,心情輕鬆,談話自然轉到其他題目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