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繼明清小說,精益求精 / 彥火

自從「五四」以來,除鴛鴦蝴蝶派等通俗寫作外,中國作家寫作大多數運用西方手法,以一種十分歐化的語言和形式去寫作,雖然這樣也豐富了漢語的寫作天地,但也使中國的現代小說與傳統寫作之間產生了斷裂。金庸作品卻是頗傳統的,依他自己的話,他的武俠小說之所以受歡迎,是因為小說描繪的世界、所寫的是中國的事。林以亮認同金庸的看法,他表示,金庸的武俠小說集儒釋道於一身,兼顧傳統的忠孝仁義理念,再加上未曾歐化的生花妙筆,都是吸引讀者的重要因素。

上面談到金庸的文字沒有「五四」以來歐化白話文的毛病,與明清的筆記文學和晚清的小說有相繼承的關係,而且精益求精。阿城曾經批評「五四」以後的白話文,只有「白話」而無「文」,後者指中國文言寫作中的特有文采。

金庸在一次訪問中曾指出,現代有些作家不注重文字,文筆公式化、寫作方式歐化,缺乏中國傳統文字風格。他認為中國傳統文體、美的文字,一定要保留發展。「假如寫小說講故事、講思想講主題,而文字不美,假如中國精練獨特的俊美文筆風格漸漸不為人重視了,那是很可惜。」金庸是很注重文字功夫的,他花了十年時間來修訂他的十五部小說。他的文字十分精練典雅。資深報人胡菊人曾表示,他最欣賞的是金庸典雅的文言白話。

金庸的武俠小說,大部分都放在一個歷史架構中,除了《天龍八部》之外,如《書劍恩仇錄》、《鹿鼎記》是講反清復明,而《射鵰英雄傳》和《神鵰俠侶》則是抗禦元兵的。金庸對小說的歷史感很重視。金庸很欣賞西方拉丁語系中,歷史與故事是同一個字History,他過去曾辦過《歷史與武俠》,恐怕與此也有關。《鹿鼎記》有很大篇幅寫康熙,具有史料價值。看來,金庸對清史是下過苦功的。

走筆至此,我想說的是,金庸是根深葉茂的大樹,是扳不倒的。台灣清華大學教授沈君山在台北「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」上作專題演講時指出,金庸影響超越國界,對華人文化影響空前。中國以前小說登上學術殿堂,是士大夫從上而下推動;金庸小說則是群眾力量促使走入學術殿堂,群眾力量營建的根基是再堅實不過的,作為金庸作品的這作文學豐碑,將會在歷經時間長河的洗刷刻蝕後而屹立不倒的。

backupnew.GIF (664 byte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