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不虞之譽和求全之毀〉 文/金庸

  《文匯報》編輯部︰

  接奉傳真來函以及貴報近日所刊有關稿件,承關注,及感,茲奉專文請指教︰

  一、王朔先生發表在《中國青年報》上《我看金庸》一文,是對我小說的第一篇猛烈攻擊。我第一個反應是佛家的教導︰必須「八風不動」,佛家的所謂「八風」,指利、衰、毀、譽、稱、譏、苦、樂,四順四逆一共八件事,順利成功是利,失敗是衰,別人背後誹謗是毀、背後贊美是譽,當面贊美是稱,當面詈罵攻擊是譏,痛苦是苦,快樂是樂。佛家教導說,應當修養到遇八風中任何一風時情緒都不為所動,這是很高的修養,我當然做不到。隨即想到孟子的兩句話︰「有不虞之譽,有求全之毀。」「人之易其言也,無責耳矣。」(有時會得到意料不到的贊揚,有時會遭到過于苛求的詆毀。那是人生中的常事,不足為奇。「人們隨隨便便,那是他的品格、個性,不必重視,不值得去責備他。」這是俞曲園的解釋,近代人認為解得勝過朱熹。)我寫小說之後,有過不虞之譽,例如北師大王一川教授他們編《二十世紀小說選》,把我名列第四,那是我萬萬不敢當的。又如嚴家炎教授在北京大學中文系開講《金庸小說研究》,以及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舉行《金庸小說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》的國際會議,都令我感到汗顏。王朔先生的批評,或許要求得太多了些,是我能力所做不到的,限于才力,那是無可奈何的了。

  二、「四大俗」之稱,聞之深自慚愧。香港歌星四大天王、成龍先生、瓊瑤女士,我都認識,不意居然與之並列。不稱之為「四大寇」或「四大毒」,王朔先生已是筆下留情。

  三、我與王朔先生從未見過面。將來如到北京耽一段時間,希望能通過朋友介紹而和他相識。幾年前在北京大學作一次學術演講(講中國文學)時,有一位同學提問︰「金庸先生,你對王朔小說的評價怎樣?」我回答說︰「王朔的小說我看過的不多,我覺得他行文和小說中的對話風趣幽默,反映了一部分大都市中青年的心理和苦悶。」我的評價是正面的。

  四、王朔先生說他買了一部七冊的《天龍八部》,只看了一冊就看不下去了。香港版、台灣版和內地三聯書店版的《天龍八部》都只有五冊本一種,不知他買的七冊本是什麼地方出版的。我很感謝許多讀者對我小說的喜愛與熱情。他們已經待我太好了,也就是說,上天已經待我太好了。既享受了這麼多幸福,偶然給人罵幾句,命中該有,不會不開心的。

金庸 九九年十一月四日(轉載自上海《文匯報》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五日)

回上一頁

 backupnew.GIF (664 bytes)